• 主页 > 体育问答
  • 2023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在重庆召开,共商体育强国建设大计

    总务安排中心

    逐步构建全国青少年排球竞赛体系

    李国栋(国家体育总局排球管理中心训练部主任)

    为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文件精神,立足我国排球运动发展现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坚持“以赛促训、赛训结合”目前,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正在逐步建设符合我国青少年排球运动的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制定独特的竞赛体系。体系包括青少年U系列赛、全国训练交流赛、综合运动会系列赛、教育系统各阶段比赛等。以上赛事由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联合举办。双方致力于打造体育与教育深度融合、范围更广、层次更高、影响力更大的竞技平台。

    政策层面,科学设置综合运动会青少年组年龄段,打造高精度后备梯队。全运会和青年联赛的年龄组设置与亚洲排联和国际排联的相关赛事保持一致。同时制定专门规则,磨练重要、难点的技战术。利用新的“举国体制”,每年举办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营和国家青年队训练营。以赛训结合为主要形式,采用专门规则,针对技战术薄弱环节,突出优势,弥补不足。

    具体做法上,我们将优化U系列赛,促进优秀后备人才的涌现。它打破了参与障碍,向所有年轻人开放。对球员或球队没有任何限制。体校队、校队、俱乐部青训梯队等均可参加。

    一方面,打造传统校高中排球联赛品牌,搭建青少年选秀平台。经过11年的不断发展,全国高中排球传统学校联赛的参赛队伍已从最初的男女各12队增加到32队。品牌美誉度逐渐提升,成为高校、省市队重要的才艺展示平台,培养出了龚翔宇、江川等一批优秀运动员。

    全国中学生足球排名_中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_全国初中学生足球冠军是谁

    另一方面,初中排球联赛的成功开展,为优秀青少年的涌现创造了土壤。 2018年与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联合举办全国初中生排球联赛。 2020年将其常态化,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初中传统学校联赛将于2022年启动,并纳入排球中心年度常规赛事。

    同时,推动小型排球活动的发展和普及,培养小学生对排球的兴趣。小型排球活动于2013年启动,2018年教育部协助教育部制定了《小型排球场建设及器材装备规范》。小排球夏令营暨锦标赛于2020年启动,已连续举办三届。 《小排球比赛规则》将于2022年正式发布。

    此外,我们注重家校联动,推广亲子排球。 2019年,排球中心制定了少儿排球装备及场地标准、技术动作、比赛规则,并在全国部分幼儿园进行实验验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亲子排球相关标准。 2022年将在北京、山东、四川等地推广,2023年将举办多场亲子排球嘉年华等活动。

    未来,中心希望进一步推动体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赛事组织方式,激发活力。将筹集一切资源举办全国青少年排球精英赛。联赛后备梯队将与优秀中学生队同场竞技,激发参赛队伍的竞争力和对抗性,增加比赛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开创体育与体育融合的新模式。教育。此外,教育系统与地方政府联合举办全国中学生排球分区赛。参赛对象包括普通中学、中专、职业高中、五年制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等,分为省预赛和地区决赛。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最终形成了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参与度最高的顶级青少年赛事。

    青岛城阳

    打造青少年足球名城

    尹连刚(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委副书记、区长)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深入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着力培育中国足球未来,坚持从基础做起,全力打造青少年足球名城,塑造高水平足球。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近年来,城阳区共选派国青队30人、国青队9人、国家队3人;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健身模范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县域足球标兵、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拥有试点地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称号。

    全国中学生足球排名_全国初中学生足球冠军是谁_中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

    全国初中学生足球冠军是谁_中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_全国中学生足球排名

    在具体做法上,城阳区注重场地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按照“既有方便人们在家踢足球的场地,又有能举办高端足球赛事的场地”的思路,标准足球场、笼式足球场、体育公园等场馆设施将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建设了拥有17个标准足球场的白沙湾足球基地、6万座的大型综合体育场青岛市民健身中心、全国10个专业足球场之一的青岛青少年足球场。全区有标准足球场151个,平均每万人拥有2.6个。另有105个笼式足球场和55个简易足球场,构建“15分钟足球运动圈”,被誉为“中国足球桃花源”。

    城阳区注重人才培养,为人才发展培育肥沃土壤。坚持从小抓起足球,全区中小学、公立幼儿园足球参与率达到100%。建立了“校长杯—街道校级联赛—区长杯”竞赛体系,全国创建了45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8所特色幼儿园。该研究所位居全国前列。实施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精英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创新“市队区办”、“区市联合队办”等模式,在青训基地建立精英队训练基地各级各年龄段的训练营,政府“出钱”从青岛海牛足球俱乐部等职业俱乐部聘请了40名专业教练,全面提升精英队的训练水平和竞技水平。共获得青岛市“市长杯”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136个,省级冠军17个,全国冠军1个。

    同时聚集赛事资源,激发城市活力。坚持边兴教育,搭建赛事平台,发挥增加活力、促进消费、惠及民生的综合价值。承办“哥德杯中国”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足球锦标赛、U15东亚足联男子足球锦标赛、中国足协超级联赛等高水平足球赛事以及各类省级和省级赛事市群众性、青少年比赛;普及推广“亲民足球”,成为各区、街道足球协会成立,建立城阳足协杯、市民运动会足球赛、街道社区联赛、亲子同乐等多元化赛事体系游戏。全区经常参加足球运动的人数已达12%,足球产业总产值正以年均13%以上的速度增长。

    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实践,城阳区自觉融入振兴中国足球、建设青岛足球城的战略部署,在青岛市率先印发《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把体教融合作为青少年足球发展的重要支撑,统筹规划、理顺体制机制,设立区体育发展中心(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同时,还着力构建“学校都是训练点、人人都是教练”的普体校格局。以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为引领,探索形成竞技体育人才选拔、培养、输送的有效路径,促进竞技体育发展。项目均衡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增强。

    广西

    全区合力,成功举办首届全国青年大会

    何伟(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

    首届全国学生(青少年)运动会(以下简称“青运会”)将于今年11月5日至15日在广西举行。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广西的重大任务。广西壮族自治区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筹备工作将按照“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竞赛理念和“简单、安全、刺激”的竞赛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

    首届青年联赛是首次将体育和教育部门的比赛结合起来。筹备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很多工作都是通过磨合和探索推进的。在筹备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准备时间很紧张。从2021年6月广西获批主办开始,筹备时间仅两年多;比赛规模大,两场运动会叠加,广西代表团数量超过2.5万人;办赛经验和专业人才不足,这是广西首次举办竞技性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竞技体育场馆基础较差,不少场地设施陈旧,无法满足专业竞技比赛的需要。广西坚持问题导向,以“办精彩比赛”为目标,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目前,青联筹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全国初中学生足球冠军是谁_中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_全国中学生足球排名

    一是聚焦解决“难点”,构建高效的组织运行体系。强化四方联动工作机制,成立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主席的组委会,制定四方议事规则。建立自上而下协调的组织体系,优化调整青联执委会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各市赛区设立同级执委会,归口办公,形成自治区、主办市、县、高校相互协调的筹备组织体系。

    二是着力夯实“基本点”,形成完善的场馆保障体系。科学规划比赛场馆,坚持“改而不建、修而不换、租而不买”的原则,全区规划布局比赛场馆48个,其中新建14个,改造34个。在设计和建设阶段同时考虑后青团时代的综合利用,将比赛场馆与城市规划、旅游开发、大学建设相结合,协调专业队训练、学校体育和全民健身的需求,实现参与性各方共建、全民共享。 。

    三是抓住“重点”,建立专业竞赛组织体系。借助总局的专业实力和技术支持,青协建立了“一项目、一专班、一计划”工作机制,成立了51个项目竞赛委员会,制定了竞赛组织、场馆运营、信息系统和综合安全。开展全要素、全流程、满负荷的试演演练,及时发现、补缺。

    四是着力打造“支点”,强化细化综合服务体系。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按照“一套制度、一套标准”的原则,优化完善接待、交通、安保、医疗、食药等重点保障方案,促进赛事运营紧密衔接和城市运营,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环境和生活环境。

    五是聚焦“亮点”,构建综合氛围营造体系。推动青联纳入国家宣传工作,广泛动员中央、自治区媒体参与宣传,上线青联官网、微信、微博上线,开通青联电视频道,发布会徽、会歌、吉祥物、主题口号、宣传片等,以共青团为重要窗口,展示新时代体教融合发展和建设宏伟广西,讲好故事青年的联赛、体育故事和广西故事都不错。

    陕西

    全国初中学生足球冠军是谁_全国中学生足球排名_中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

    围绕“十大助推”大力开展体育支教教育

    苏晓刚(陕西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

    陕西省体育局充分认识,体育支教是国家体育总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安排和部署。它是促进体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是深化青少年体育水平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有力抓手。 ,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教学保障工作。上半年,50名支教志愿者队伍在绥德县20所学校实施体育教学;下半年,黄龙、绥德、柞水、志丹县共50所学校开展了活动,比原计划多了3个县。 53名团队成员和40所学校为超过50,000名学生提供服务。

    陕西支教队员围绕“十大助推”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通过提升体育专业化水平,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多样化体育需求,推动学校体育课高质量发展。陕西推进教学团队成员教学能力提升与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融合”,建立“互助小组”,努力留住教学团队成员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并对配套教学学校的体育教学产生持续影响。

    二是通过提高学校课后延伸服务质量,推动学校社团组织规模扩大、提质增效。支教队员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完善发展措施、积极参与活动、促进学生技能掌握、推动新社团成立等方式,协助支教学校体育俱乐部建设。

    三是强化体育赛事引领作用,促进学校体育竞赛发展。陕西高度重视“体育智育”作用,突出“五育并举”的体育功能,强化“体育人”的特殊作用,积极开展竞赛活动,让青少年学生通过比赛的成败来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提高他们的心智。坚定你的意志。

    全国中学生足球排名_全国初中学生足球冠军是谁_中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

    四是以业余体育训练推动学校运动队建设。布局时,专门指派县体校提供教学队伍成员,加强训练能力。

    五是通过开展重点学生资助、留守儿童关爱等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在工作部署安排上,陕西严格按照总局提出的“三个结合”,充分考虑乡村振兴要素,重点布局农村小学,希望探索更多支持教育惠民的措施和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六是加强体育文化氛围营造,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传承。陕西坚持把推进体育文化建设贯穿于支教活动全过程,着力加深中小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知,使他们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热爱体育。

    七是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馆双向开放,鼓励体育场馆向学校免费开放、中小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八是通过加深有关部门和学校对设立体育教练员岗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推动学校体育教练员岗位的落实。陕西支教以推动制度落实为重点,积极发挥支教的社会影响力和实际效果,教育社会中小学配备教练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推动《关于设置总局等部委在支教县联合印发《学校教练员进校》。试点实施《委员职务实施意见》,扩大支教成果。

    九是强化标准化体育场馆设施设备在学生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推动学校场馆设施设备标准化。

    十是强化学校体育安全管理理念和保险意识,促进学校安全工作的提升。陕西把安全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始终贯彻落实。支教志愿者队员积极排查、填补中小学安全管理空白,为推进学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强化中小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强化安全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教育、培训和保护。

    下一步,陕西将继续深化“十大助推”工作要求,继续强化技能提升培训,继续加强思想引领,尝试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志愿教育,探索推进陕西志愿教育全覆盖努力实现“小志愿教育”,促进学生大健康,推动体育大发展,推动教育大改革,不断推动陕西省体教融合深入发展切实的工作成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cfinance.com/html/tiyuwenda/7244.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