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每个人都如此重视体重?事实上,这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表现。如果你的体重比对手轻,成绩相同的话,你就能赢得冠军。
9月9日,北京奥运会冠军廖辉在禁赛两年后在全运会上成功复出,击败伦敦奥运会冠军林庆峰夺得男子69公斤级举重冠军。回顾他的冠军之路,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减肥。 “那种感觉,光是想想就让人觉得不舒服!”夺冠后廖辉仍心有余悸。
为什么要减肥?物品按等级划分,有重量限制
举重项目是分类别的,这意味着参赛运动员的体重必须受到限制。例如,廖辉在参加69公斤级比赛时体重不能超过69公斤。然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往往需要保持体重,以便有更多的能量来应对高强度的训练。
据廖辉的教练余杰介绍,廖辉的体重原本在71公斤左右,但为了参加69公斤级的比赛,他不得不减肥。 “但他下个月还要参加世锦赛,所以我不能让他下降太多。”运动员赛前减肥时,教练肯定不会在运动员面前吃东西。这也太“残忍”了吧。廖辉接受采访前,与记者立下了“三份协议”:“别跟我谈论食物,一点也不!”
减肥≠运动员减肥需要的是速度下降
一位湖南运动员说:“(减肥)对我们举重运动员来说是一部血泪史。说实话,我在减肥的时候感觉自己活不下去了。”但事实上,他们的减肥方式并不适合普通人,也不同于普通的减肥。减肥需要在短时间内将体重迅速降低到指定值。手段太过残忍,甚至难以想象。减肥是一个长期、稳定、持久的过程。举重运动员减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节食、节水、桑拿。时间为比赛称重前两到三天。如果一些运动员减肥非常缓慢,他们可能必须提前五天或更长时间开始减肥。
节食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湖南队队员表示:“你不必每天什么都不吃,可以吃一些水果和蔬菜,但不能吃太多。还有巧克力。”具体用量大约是指甲盖大小!这个过程和普通人在澡堂洗桑拿不同,这个过程让大多数运动员都苦不堪言。”
科学表明,减肥、减脂、减水不会影响身体功能
全运会选拔赛中,一名选手的体重就是降不下来,体重增加了0.15公斤。我应该怎么办?无奈之下,教练剪掉了他的头发,奇迹般地通过了考验。
事实上,举重运动员减肥时主要是失去水分和脂肪,并不影响人体正常稳定的平衡。运动生理学研究的指标是,如果运动员从体内排出适量的水分2~3公斤,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生理反应。但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又不能快速有效地补充,就会影响健康。这就是为什么运动员在赛前称重后要及时补充电解质饮料,否则可能会因缺水而出现抽筋的情况。之后,运动员们就可以享用美味的大餐了。
■你知道吗?
本届全运会所有称重动作都将是全裸。
按照规定,称重时不能穿衣服。
根据举重相关比赛规则,运动员应不穿任何衣服站在电子秤上,但如果愿意,也可以穿着内衣称重。然而,本届全运会的称重却全部是裸体的。
举重队需要科学训练控制体重
目前,中国举重提倡“控制体重,而不是节食”,即通过训练减少脂肪含量,科学搭配饮食,达到减肥目的。但实际效果却很一般。
并不是每个运动员都需要减肥
全运会、奥运会77公斤级冠军吕小军[微博]不需要减肥。原因是他的体重控制得很好。前世界冠军杨炼始终能够控制体重,不需要突然减肥。
减重对小级别选手影响最大
在减重方面,等级越低的玩家就越处于劣势。身体小,体内储存的水也必然少。减肥在较低水平上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在伦敦奥运会男子56公斤级比赛中,吴竞标丢掉金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吴竞标体重减轻,影响了发挥。
■减肥故事
张国正:黑眼圈、颧骨突出、全身无力
退役雅典奥运会冠军、现任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张国政具有语言天赋。关于减肥,他曾说过一句名言:“感觉就像你死了一样”。
在运动员时代,张国政每次比赛前都需要减肥。 2007年,张国政参加了泰国清迈世界举重锦标赛69公斤级的比赛,但赛前体重达到了77公斤。减掉这8公斤确实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据当时在泰国采访的记者何鹏冲介绍,“当时张国政的眼圈已经黑了,颧骨突出,浑身无力,连话都说不出来,只是嘟哝着, “我感觉我已经死了。”
何鹏冲说,张国政的减肥从比赛前15天就开始了。 ”拼命节食的张国政,这段时间只去了两次餐馆,每次也只能吃一点水果和蔬菜。而且,张国政也在这段时间庆祝了自己的生日,他看着别人吃他还说,“我的眼睛好饿”,“那场比赛,张国政终于成功夺冠了。”
本群供稿:本报驻沉阳特约记者 陈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cfinance.com/html/tiyuwenda/7276.html